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2月,半掛牽引車產銷1.94萬輛和2.04萬輛,環比下降30.88%和5.98%,同比下降34.77%和25.21%。“半掛牽引車市場走低,半掛車的銷量自然也就下降了。”陜汽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劉科強告訴記者。中集車輛(華南)銷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此也表示認同:“從1~2月的數據看,半掛車下滑幅度的確較大,而自卸車市場相對較好。”
其實,業內人士在年前便已預判出專用車市場產銷將有所下滑。 半掛車拖累專用車行業 每年1~2月都是專用車銷售的低谷。”鄭州紅宇專用車規劃部經理韓林告訴記者:“業內普遍認為,今年的專用車市場增速不會超過15%。”中集車輛(華南)銷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:“專用車產銷下滑,我們并不意外。” “目前,半掛車市場同比下滑也有部分氣候方面的原因。”劉科強表示,2010年初,由于氣候關系,北方地區的海面結冰,無法進行海上煤炭運輸,便轉到公路運輸上來,從而帶動半掛牽引車市場的發展。“今年則沒有這些因素的影響,所以同比有所下滑。”劉科強說。 “半掛車需求下滑是暫時的,3~4月工程開工較多,對自卸車的需求較大。過段時間,半掛車的銷量就會上來。”劉科強認為。 但也有逆勢增長的企業。據韓林介紹:“看今年前倆月的銷售局勢,紅宇的產銷可能不降反增。鄭州紅宇主要生產冷鏈物流專用車,2010年的銷量大概為5000多輛,市場份額在18%左右。”韓林告訴記者,河南紅宇有3個分公司,分別生產冷藏物流車輛、半掛車和特種車輛,目前3個公司的訂單都不少,甚至出現無法及時交貨的現象。 中集車輛(華南)銷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:“今年1~2月,公司接到的訂單略低于去年1~2月的總量,其中以半掛車為主。” 整車企業和專用車企業都認為,目前專用車銷量下滑主要是半掛車市場,其他車型的表現仍然不錯。 緊抓優勢細分市場 對于部分車型市場表現尚可的局面,多數企業認為,應該在市場布局方面有所側重,同時加大與整車企業的合作,以提升技術研發能力,拓寬產品線。 “短短幾年,混凝土攪拌車從不到1萬輛擴張到7萬~8萬輛的年容量,增速驚人。近幾年,我們以混凝土攪拌車為主打,今年專用車底盤的目標是2萬輛以上,其中大部分是混凝土攪拌車底盤。”劉科強告訴記者,中聯重科每年采購陜汽大約3000輛左右的專用底盤。 “每個專用車細分市場都得到了發展,這與國家近幾年的政策法規和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有關。比如,國家規定不允許現場攪拌,就帶動了混凝土攪拌車的增長;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和新老車型更換也刺激環衛車的產銷。未來幾年,專用車的潛力很大。”劉科強表示,以前專用車在大城市的發展空間較大,現在中小城市的市場容量也在釋放。 “自卸車和半掛車都屬于大批量采購的車型,而其他專用底盤大多是少量采購。”韓林表示。而劉科強認為,關注專用車市場,不能僅局限在半掛車、自卸車等車型上,其他細分市場也很有發展潛力。 延伸閱讀: 整車、專用車企:明著合作暗中激斗 “近幾年,整車企業和專用車企的關系比較微妙,可以理解成‘競合’的關系。”中集車輛(華南)銷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。 “有很多整車企業都已收購了專用車企業。在這方面,整車企業的優勢明顯大于專用車企業。”該相關負責人表示,例如,整車企業規定只能由指定的專用車企進行車輛改裝。“這對專用車行業的發展很不利。”大型專用車企業有自己的品牌,但是有些整車企業不允許專用車企推廣自己的品牌。如果用戶向整車企業購買底盤,并要求整車企業定制上裝,那么整車企業就擁有主導權。如果專用車企不能打上自己品牌標識,專用車企業就等同加工廠,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。 中集(華南)車輛銷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還表示,整車企業和專用車企業之間的明爭暗斗,可能導致專用車企業今后將依靠拼價格來搶占份額,而不是依靠技術、品牌等贏得市場。“拼價格就會導致惡性競爭,對專用車企業的技術研發、持續發展都不利。” |